• 首页
  • 关于我们
    • 蓝信封简介
    • 组织架构
    • 社会影响力
    •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 机构新闻
    • 新年献词
    • 党建团建
    • 对外合作
  • 书信项目
    • 项目介绍
    • 通信咨询
    • 通信课程
    • 通信进展
  • 书信博物馆
    • 通信大使故事
    • 通信孩子故事
    • 月捐人故事
    • 学校老师故事
    • 核心志愿者故事
    • 全职公益人故事
  • 信息公开
    • 成为月捐人
    • 月捐人社群活动
    • 项目合规性建设
    • 成效分析与评估

请关注“ 蓝信封邮筒 ”微信公众号,
以便申请成为志愿者及进行通信

使用微信扫描即可关注。

  • 机构新闻
  • 新年献词
  • 党建团建
  • 对外合作

2023年2月9日

蓝信封全职故事|大婷:兜兜转转,还是觉得“你”最好

▲ 点击图片成为蓝信封月捐计划

640.jpg

我是大婷,广东肇庆人,蓝信封现任传播专员,曾2年传播实习生。在下笔写自己的故事时,我发现,这可比写别人的故事难多了。

思前想后,不如讲讲我在蓝信封“告别爱”和“追寻爱”的故事。借用黄子华近期一部电影的台词来概括就是:兜兜转转,还是觉得“你”最好。

我有过两段没有走向完美结局的恋爱,一次是在2018年,加入蓝信封做实习生不久,一次是在2022年年底,重回蓝信封做全职不久。

这好像是一个“魔咒”,在蓝信封很少有不是单身的,刚刚好又验证在我身上了。说不清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冥冥中注定,但我觉得,大概是因为自己的“真爱”藏在了蓝信封。

在这里有过喜也有过悲,离开后又会不时想起,兜兜转转,还是觉得“你”最好。

 

第一次告别 方向不同,那就各自成长

2018年8月17日,我来蓝信封应聘线下新媒体运营实习生。当时的我只是单纯想逃离在大学校园里发生的事,也不想在暑假回家待上两个月,遭受父母的各种对于未来职业的“灵魂拷问”。

640_1.jpg

我是一个很慢热的人,在陌生的环境下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真正暴露自己的真面目。在蓝信封的第一期实习时间里,我基本上都是默默的坐在角落,干完手上的事情,极少和伙伴们互动,只会偶尔在下班后的一小段时间,静静地观察:有人的目光依旧聚焦在前方的电脑屏幕;有人在打印机前疯狂地扫描信件;有人蹲在地上交换着不同的小助手手机一一回复私信……这种“沉下去只为做好一件事”的状态真的很让人着迷。

而我,选择去和男朋友吃饭。

刚好那时的伴侣的学校离客村很近,我们一起吃饭的频率也高了。本以为来蓝信封实习,还能顺路增进一下感情,只是没想到,聊着聊着就离得越来越远了。

从大学踏进社会,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思考只多不少。我还不确定我想要什么,我只知道,我不想做稳定的工作,不想过稳定的生活。我会常常和那时的伴侣谈论这个问题,但他好像没怎么想过,也没有给过我正面的回答,就像高考前我问他有没有想过考同一所大学一样,他没有给我回应。我开始觉得彼此的对未来的想法不是那么一致,或许分开,各自成长也不是一件坏事。那个时间段,我觉得自己的状态挺糟糕的。

直到2019年年初的一场线下协力营,第一次更为深入地理解机构战略、使命愿景,第一次和全职、同期的实习生伙伴们一起去脑暴如何更好服务通信大使、召集人,如何更好地做项目……这种“在一起,去行动”的陪伴感,给了大三时期极度迷茫和不安的我带去了很大的定力。

640_2.jpg

▲ 2019年蓝信封战略协力营

我选择了在蓝信封续约第二次、第三次实习,因为我想更多地了解这个团队,了解什么是公益,也想弥补自己在第一次实习时“没有做成什么”的遗憾,看看自己还有多少能耐。这也是我第一次,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做决定。

 

第一次邂逅“真爱” TA就在那里,等着我靠近

2019年8月,是疫情前的最后一个夏天,是我第一次参与蓝信封夏令营的夏天,是看见热爱的夏天。

夏令营开始前,一种莫名的未知让我感到焦虑、不安,但这种未知也带给我吸引力、兴奋和勇气:有一群人,就在那里,等着我去靠近。

在河南南阳新野县团结初级中学,我第一次遇见了自己笔下常常写的“通信孩子”,也第一次遇见了很多传说中的为通信孩子寻找通信大使的高校召集人。

640_3.jpg

这7天,贯穿着蓝信封的八字真言:平等,尊重,陪伴,分享。

我们和孩子同吃同行同成长;

我们跟随孩子的脚步走进他们的家庭和生活;

我们和孩子一起给父母写信,敞开心扉。

640_4.jpg

在离开的那一天,一直陪伴我的两个孩子给我送上了两条挂着四叶草的手链,她们说:“姐姐,即使我们不再遇见,也祝你幸运和幸福。”

属于这个夏天的夏令营结束了,但属于我内心的那份炽热被点燃:我和一群目标相同的人聚在一起,想用更多行动为乡村儿童寻找到更多用书信倾诉的机会。而孩子就在那里,等着我再次去走近。

行动者,陪伴着|再见,我的2019蓝色夏令营

▲ 欢迎点击查看2019年夏令营回忆录

这篇回顾推文里放的“长大后我变成了你”的视频,也同步发布在了蓝信封抖音账号上。

也正是在那个夏天,我开始深深地掉进抖音这个“坑”,有爱过,也有“恨”过。

 

又一次迷失 选择停下,而后离开

如果大家有幸看过蓝信封抖音【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的前5条视频(欢迎大家前往抖音关注我们的账号),你很有可能看到一群人或某个人在蓝信封的办公室里展现“才艺”、“狂魔乱舞”,那是我们在蓝信封传播“新时代”初期尝试中最古早的视频。

那段时间的抖音探索是很有意思的:一起追逐稍纵即逝的网络热度;一起和玛丽去写脚本、拍视频,笑场NG不断,出了一套古早系列的通信大使考核视频;一起在办公室的不同角落里,一个晚上同开几场书信配对直播……

640_1.png

但在1年多以后,我开始发现,每一次拍完视频后我都要独自消化好久:我要尽量演绎出一种轻松搞笑的、诙谐的风格,哪怕我当时并不开心也要把这一股情绪压抑住。这个镜头前的我,好像并不是真实的自己。

“要停下吗?通信大使真的都愿意青睐抖音吗?这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我开始问自己,“如果停下来,我还可以做些什么?谁又可以给予我支持?”

关于未来职业这个逃不掉的问题,伴随着得不到支持的无力感,在毕业不久之际再次袭击我。迷茫、浮躁、焦虑、家人的不看好等等负面情绪堆积在一起,我最终还是说出了那一句:我想离开,去其他的职场看看。

 

第二次再遇“真爱”  兜兜转转,还是觉得“你”最好

离开蓝信封走进商业职场的那2年里,我和不同的人共事过,但都没有遇到像以前那个“沉下去只为做好一件事”的团队了。我们可以为了一顿饭、一杯酒、一场剧本杀在一起待几个小时,但散场之后,并没有在心里留下什么。

我好几次想过回到蓝信封,但也会提醒自己:我好像还不够好,我凭什么回去呢?我只是在某些他们需要找我要素材、线下信息公开日等场遇闪现一下,然后又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640_5.jpg

640_6.jpg

▲ 2021年年初闪现蓝信封线下信息公开日

2022年5月14日,一条来自建晓的微信消息,让我嗅到了一丝丝“复合”的机会。

第二天晚上,在广州客村丽影广场的一家小清吧里,建晓、娇哥、我一边吃着烧烤,一边聊起了彼此的、蓝信封的近况——建晓讲起在传播上遇到的一些“独自战斗”的困难,邀请我回到蓝信封和她一起“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即便是对于恋爱中的我来说(没错那时的我又谈恋爱了),也很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

虽然那天晚上我回应说,我需要再思考一下,多找几个人聊一聊,但谁又知道,我在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答案。很感谢建晓,如果不是她的邀请,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踏出“回来”的那一步。

640_7.jpg

2022年8月1日,在结束了上一份工作后,我独自坐上前往肇庆怀集的车,去和正在进行家访协力营的蓝信封伙伴们汇合。我不知道他们对于这样一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的第一印象是怎么样的,我只记得我非常紧张,看着很多新伙伴的面孔,心里预估着自己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重新融入。

内心的火花再次被点燃迸发,是9月份我重新回到学校项目地,重遇那群通信孩子,倾听他们的故事。

我不仅在他们身上看到孩子本身,还有通信大使、召集人、月捐人、老师等等可以讲述却未被看见的故事,看到了我可以凭借文字传递的力量,更多地去影响一些人。

640_8.jpg

▲ 来自高校召集人小桌子的回应

640_9.jpg

▲ 欢迎滑动查看我的项目地回访记录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那个重新在热爱的事情里享受精神自由的自己。和从前不一样的是,我学会去接受迷茫和痛苦的发生,同时把自己交给这个让我兜兜转转后再次回归的团队,信任团队。

那,至于第二段异地恋爱的告别,是我在重回蓝信封3个多月,并愈发坚定自己要“沉下去只为讲好每一个书信故事”后做的决定,最后走向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让每一个通信孩子、学校老师、通信大使、召集人、月捐人的故事被看见,才重要。

最后,打个小广告:欢迎大家来投稿你们独一无二的书信故事。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一点点。如果你也希望在蓝信封“沉下去只为做好一件事”,为乡村儿童寻找更多情感倾诉的机会,蓝信封欢迎你的加入!

 

点击此处申请成为蓝信封全职

.

– END –

文/大婷

编辑/大婷

图源/蓝信封行动

  • 地 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华新一街12号财智大厦2601房
  • 电 话: 020-34258106
  • 邮 箱: contact@lanxinfeng.cn
  • 微 博: @蓝信封行动
  • 抖 音: BL_lanxinfeng

扫描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 2009-2021 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74426号技术支持:全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