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我们
    • 蓝信封简介
    • 组织架构
    • 社会影响力
    •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 机构新闻
    • 新年献词
    • 党建团建
    • 对外合作
  • 书信项目
    • 项目介绍
    • 通信咨询
    • 通信课程
    • 通信进展
  • 书信博物馆
    • 通信大使故事
    • 通信孩子故事
    • 月捐人故事
    • 学校老师故事
    • 核心志愿者故事
    • 全职公益人故事
  • 信息公开
    • 成为月捐人
    • 月捐人社群活动
    • 项目合规性建设
    • 成效分析与评估

请关注“ 蓝信封邮筒 ”微信公众号,
以便申请成为志愿者及进行通信

使用微信扫描即可关注。

  • 机构新闻
  • 新年献词
  • 党建团建
  • 对外合作

2023年10月11日

蓝信封通信大使故事|张玲:因为爱孩子,我成为了通信志愿者

▲ 点击加入蓝信封月捐人计划

。

 张玲,在职志愿者

2021年11月通过考核成为28T通信大使

“有时候我越发感觉电话沟通、碎片文字交流并不能很好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反而会削弱我们想要传递的情感。我总会想起以前通过手写书信进行沟通的经历,最普通的手写信反而让我收获了难得的梳理机会,我喜欢这种把真挚的感受和想法都慢慢地流露在纸上的感觉。其实,这个交流方式对于80后的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我是通信大使张玲,一个80后,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2021年我开始和孩子通信,一年半以来书信往来12封信。

。

“

因为爱孩子我成为了通信志愿者

 

说起为什么想参加蓝信封的活动,我想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喜欢和孩子待在一起,喜欢和孩子沟通。

但其实在这份冲动背后,我内心多少有一些担心和压力。毕竟是通过书信交流,与我平时和自己的孩子相处的方式特别不同,我担心并不能够及时地察觉到孩子的心情,会否因此不能很好地沟通?我也担心,作为一个孩子成长环境以外的人,我是否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可能是蓝信封很多志愿者报名时的心路历程,但这些犹豫都抵不过一份“爱孩子们,给予乡村孩子陪伴,在与他们分享自己过程中共同成长”的冲动,就这样,带着这份忐忑,我开始了和孩子之间的通信。

“

妹妹给我带来最纯粹的交流体验

 

和我通信的妹妹小潘来自韶关一所乡村小学,父亲外出工作,所以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在第一学期的通信中,我发现她身上有很多积极的品质,她很活泼,开朗和上进,在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我原本印象中的乡村儿童,尤其留守的孩子,因为不能和父母长期亲密相处而可能比较内向,但在小潘身上,我看见了很多不一样。这样温暖活泼的她,时常还会给我带来治愈的感觉。

记得一次她把我的来信弄丢了,她郑重地给我写了一封道歉信,还邀请我一定要在原谅人上签上大名才算生效。

 

▲ 小潘妹妹的道歉信

我和妹妹的相处,最多的便是彼此鼓励。我相信赞扬可能让孩子得到短期的满足,但长期而言,赞美对方身上所拥有的美好品质,能够增强其自信心,甚至有时候我会向她表达感谢,“妹妹提到的方法对我也很有启发呢”!而妹妹也会在每次回信都表达对我的期待和欣赏。

而针对具体的问题,我们就像是同学在小组讨论,互抛观点,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她一起探讨问题。比如我们会一起聊追星的意义和明星的闪光点,而不只是简单地提醒她好好学习。因为我相信妹妹可以在讨论中不断塑造形成自己的观点,找到努力的方向。

在真实的书信往来中,我也重新思考了自己最开始的担忧。其实我觉得我们之间的沟通,不需要那么多技巧,也不用有过多的担心,我只是作为一个姐姐和妹妹交个朋友。和妹妹的通信,我会在她生动有趣的分享中,不自觉地放下包袱,和她开开玩笑,分享想法,互相加油,见证成长。

自从去年参加蓝信封的活动,我感觉自己心中总有一个牵绊。到了寒暑假,我都会想妹妹在做什么呢,她的父母有没有回来?正是有了这种牵绊,让我更珍惜和孩子的每一封通信。这种纯粹的情感体验,是这位小学妹妹带给我的很宝贵的东西。

 

▲ 蓝信封通信孩子收到志愿者回信

“

现在,我的大儿子也是我的小笔友

 

作为80后,我的大学时期还没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我和好友多用电话聊天,同时我们也还是会选择保留写信的交流方式。

后来智能手机逐渐流行,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有时候我越发感觉电话沟通、碎片文字交流并不能很好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反而会削弱我们想要传递的情感。我总会想起以前通过手写书信进行沟通的经历,最普通的手写信反而让我收获了难得的梳理机会,我喜欢这种把真挚的感受和想法都慢慢地流露在纸上的感觉。其实,这个交流方式对于80后的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受到在蓝信封和小潘妹妹通信经历的启发,现在我们家也设立了一个信箱,我和我步入青春期的大儿子开始通过书信进行交流。当儿子收到我的第一封信的时候,他特别开心雀跃。在信中我跟他说,在这里你可以和我分享任何悄悄话和秘密。通过写书信不仅增强了亲子关系,也让我们彼此情绪的释放都多了一个出口。现在,他每个星期都特别期待打开信箱。只要孩子们还需要这种沟通方式,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 张玲志愿者家中的信箱

 

其实参与蓝信封的最初,我非常想帮助一个孩子,但没想到最后却帮助了我自己,这段经历启发了我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很多时候当我们想回赠社会的时候,也是在滋养自己的内心;我们在爱别人的时候,也在收获别人的爱。这也是我对志愿者活动的一点想法。

 

点击报名成为通信大使

蓝信封通信大使八字真言:平等、尊重、陪伴、分享。

.

  • 地 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华新一街12号财智大厦2601房
  • 电 话: 020-34258106
  • 邮 箱: contact@lanxinfeng.cn
  • 微 博: @蓝信封行动
  • 抖 音: BL_lanxinfeng

扫描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 2009-2021 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74426号技术支持:全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