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加入蓝信封月捐计划
2021年3月20日-21日,蓝信封带领40位月捐人志愿者,前往河源市连平县陂头中学开展春季书信回访活动,分别与蓝信封2019年秋季(24T)和2021年春季(27T)共计104名通信孩子进行了书信活动。月捐人在这里写下了他们的感想。
,
公益,是最容易体现个人价值的一项活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2020年6月份,在共青团中央的推文中,偶然发现一个公益组织机构–蓝信封,办公地点也在广州。翻看机构介绍、往期历史推送文章、社会媒体的报道认可,让我更加信赖,有种终于找到组织的欢喜。
蓝信封是一家专注留守儿童心理陪伴和研究,为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长期书信陪伴的公益组织,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020年6月关注了蓝信封。2020年9月,有了2个新身份–月捐人和通信大使,但同时也发现了些不解的声音。
“捐了有用吗?还不如多喝几杯奶茶”
“你确定你的信是有寄到孩子那边”
“你可真闲,还有空去写信”等等……
但我还是选择去相信,相信自己微小的力量也能帮助到他人;相信蓝信封,有着公开透明的项目月报以及背后一群专业且可爱的工作人员。
当好奇心越来越大,探索的欲望愈发强烈,那就要去践行行动起来。
2021年3月20日-21日,来自各地的我们在蓝信封广州办公室相遇。作为书信回访体验官,一起前往河源市陂头中学。
河源市陂头中学,镇上唯一的一所中学,银梅是学校的校花。当时脑海里浮现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或许是希望他们能够明白想拥有美好的未来是需要不断地努力,克服困难。
,
01
“刚好你来,刚好我在”之一对一访谈
“我有好多跟通信姐姐的故事想跟你分享呢”。妹妹需要一位倾听者,而我又擅长作为一名倾听者。妹妹用一个透明密封袋完好地保存信件以及手环徽章等,很骄傲地说“每次有活动我都会拿出来展示”。
在聊天中,发现妹妹是一位学霸,身兼多职,但这也给她带来了很多学习上或交友上的烦恼。妹妹说没想到通信姐姐也会担心我,会给我建议和支持。通过聊天发现,这1年半的通信,对妹妹有很大的帮助,与父母关系和谐了很多也会主动沟通,理解父母的不易,性格也变得更加独立开朗,虽然对外貌还是有些许自卑。未来,想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
这是妹妹的故事,用妹妹的话说通信姐姐已经帮我排解了很多烦恼,也不知道要写什么,好像不需要这个姐姐了。但姐姐没收到我的回信应该会难过吧,所以我还是决定会继续与通信姐姐保持自由通信,分享自己快乐的生活。
晚上的围炉夜话,大家分享着与孩子们的故事,自己的想法以及对项目的新认识。每个孩子都是很特别的个体,身处大山,了解外面只能靠网络,而网络对于判断能力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更多的是弊大于利。与此同时对留守儿童也重新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并不是需要让人可怜的一个群体,只不过需要我们去关注,去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去撕掉固有的标签。
,
02
倾听 之 家访
清晨起身,天气转凉,大山在雾中若隐若现,宁静且安逸。由于清明将近,人们家中要准备祭拜。我们与家访的妹妹和妈妈约在了小学门口的凉亭见面。
在我们还没开口时,阿姨就主动倾述目前所担忧的问题。当谈到沟通问题时,妈妈哭了,我的心也揪了起来。其实跟大多数家长一样,不知道怎么跟自己孩子沟通,小的时候担心学习,长大之后担心你的生活和工作,还有时时刻刻怕你被人骗。
其实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也懂得父母的所作所为,知道他们想对自己的孩子好,只不过用的是他们认为好的方式。所以我们不会再过于计较。
妹妹现在读8年级,知道母亲对自己的爱和重视,但思想情绪各方面还是不太成熟,不能自我控制。再加上家里有个小妹妹,前期觉得妈妈比较疼小妹妹,所以自己对小妹妹的态度也不好,觉得是因为小妹妹的到来,才让自己失去了妈妈的爱。妈妈也察觉到,后期也有在试着改变了。
在跟我们聊天的过程中,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妈妈说:“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不会这么做”。其实感觉很心酸,我们不能说谁不对,也没资格去评判他们。
,
每个人都值得被爱
这趟1天半的旅程,除了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外,更多的感触是人和人之间紧密关系的连结中双向沟通和相互陪伴是多么重要。
小小的一封书信陪伴,可能你感觉不到对于孩子有多大帮助,但当你参与进来去项目地回访,去近距离了解这一群孩子,我相信会感受颇深。
始终相信每一颗心灵都值得被治愈,每个人都值得被爱。
不冷漠,了解他人,反思生命,起而行之,方乃青年!
,
。
– END –
文/蓝信封月捐人 林玉婷
编辑/凤莹
图源/蓝信封行动、陈锐成


 
 使用微信扫描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