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我们
    • 蓝信封简介
    • 组织架构
    • 社会影响力
    •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 机构新闻
    • 新年献词
    • 党建团建
    • 对外合作
  • 书信项目
    • 项目介绍
    • 通信咨询
    • 通信课程
    • 通信进展
  • 书信博物馆
    • 通信大使故事
    • 通信孩子故事
    • 月捐人故事
    • 学校老师故事
    • 核心志愿者故事
    • 全职公益人故事
  • 信息公开
    • 成为月捐人
    • 月捐人社群活动
    • 项目合规性建设
    • 成效分析与评估

请关注“ 蓝信封邮筒 ”微信公众号,
以便申请成为志愿者及进行通信

使用微信扫描即可关注。

  • 机构新闻
  • 新年献词
  • 党建团建
  • 对外合作

2023年4月14日

高校召集人故事|徐劭:我领悟到了“老实人”身上的大智慧

▲ 点击图片成为蓝朋友月捐人

。

.

徐劭:蓝信封高校召集人

2022年3月加入蓝信封

“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我在蓝信封的一年半只是提供了一个孩子的表达空间。一百人的一年半虽然无法变成160年,但可以让100个孩子在一年半的时光中享受一份远方的无条件的接纳和陪伴。”

。

父亲的决定

最初了解到蓝信封的时候,是对“留守”的字眼共鸣,我的思绪不受控制地,回到了少年时期。“留守”在全国679万留守儿童的体量下只是一个形容词,却是我幼时很长一段生活的常态。

小孩子是难以理解“留守”的,我的体感不过是父母不在身边,其他人有父母陪伴的时候我没有,可能会有失落,但也很快被其他事情分散了注意力。成长过程中有那么多有趣和值得探索的东西,小孩子的情绪总是来的快,去的也快。

但学习是一个很长时间内的话题。读书后,大半的时光都在学校里,在课堂上。老师父母亲戚的话题总绕不开学习,谁谁谁被老师夸赞了,谁谁谁考试又考得很好,大人们热情讨论又互相暗自比较。在我家那个普通的农村里,谁家的孩子成绩好,谁的家长就会被说孩子教养的好,挣得其他家长的艳羡。

我虽不是人们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但很让父母省心,尽力完成好自己的学业,是对自己和在外工作的父母的负责。

.

▲ 徐劭小时候

.

小升初的时候,翻了个大跟头——考试失利,我本想在乡镇临近的一所普通初中读书,但父亲坚持要我去到教学环境更好的一所初中。我当时不太理解,只觉得父亲是多此一举,他明明平时也很少关注我的学习,现在却要干预我的选择。

现在回想起来,恰是这个决定,改变了我过往后的许多想法。

在父亲选择的这所初中里,我遇到了十分负责的师长,还有一群友善而赤诚的同学,我在这里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善意。在善意中成长的人,自身也会发散善意。

。

“老实人”父亲

在回忆起小升初这件事的时候,父亲的形象仿佛第一次立在了我的面前。

我的父亲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开始在回忆中找寻他的身影,并慢慢拼凑起来。

。

▲ 徐劭的父亲

。

印象中谁家出点状况都要来喊父亲一声的,他也总是马上应下,然后收拾一下就过去帮忙了。我甚少见他拒绝谁的要求的,总是匆匆出门,然后忙完才回家。有时自家的事情都没做完,也会应下别人的请求,过后才开始忙自己的事情。

邻里街坊的人都说他是个“老实人”,有些时候还老实过分了,我小的时候也这么想过,但长大了才慢慢品出父亲身上的“智慧”与“善良”。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体现在他身上可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别人看起来,他好像是“吃亏”的那个人。但也因此,我家有什么事情,其他人也会积极帮忙,也因此邻里的关系也一直不错。同时,对他来说的举手之劳,谁能说这个过程中就没有收获呢,父亲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自得。

我想,如果能成为像我的父亲一样的人,也是一件幸事。

.

我的决定

但在我上大学后,我发现,我对父亲的这种“智慧”的领悟并不透彻。

大学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大一的时候,在一众社团中徘徊,我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招牌上,就是它了。就这样我成了协会的一分子,也在这里遇到了蓝信封及一众志愿服务项目。

那时参加的志愿项目很多,我总是抱着服务他人,为他们带去改变的想法去行动。做为志愿活动的组织者,这样的想法确实驱使我努力做好每一个活动,但志愿服务好像变成了一个个任务,和完成课业没什么不同。

不该是这样的。

在一次“公益食堂”的项目中,面对相对简单的活动内容——在食堂帮忙打扫卫生,分担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洗菜等时,我想我只要“去完成”就好了。

但这一次简单的志愿活动,却莫名的让我开心。

我跟身边的伙伴交谈,跟食堂的工作人员聊天,一个又一个话题在我们的沟通中涌现。我不再只关注要给同学们提供更清洁的用餐环境,我开始认识到和我一起行动的这些有趣的灵魂,我开始意识到我在享受这场活动。

在志愿服务中,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都该是有收获的,这才是父亲身上“远亲不如近邻”中真正蕴含的那一类“智慧”。

。

▲ 徐劭在线下进行宣传活动

。

了解到蓝信封是这之后的事情了,我先是成为了一名通信大使,配对到了一位湖南的乡村小笔友。这是一个跟我很像的小朋友,他的父母都不在身边,生日不被记住,没人关心他的失落与不满。

他总让我想到我自己,我的父母也曾在生日过后跟我打电话,说他们忘记了我的生日。说不伤心是假的,我也期盼被关注和呵护。在回复弟弟的信件中,我也开始梳理自己的想法,逐渐对之前的很多事情释怀,也找到了看待事情的不同角度。

我在信中给予他陪伴,鼓励他成长,这些向往和愿景最终也变成了我自己努力的方向。

原来志愿服务是双向成长的过程。

。

 。

“心”的行动

见一叶而知深秋,虽然只接触了这一位乡村的小朋友,但我意识到,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还有很多儿童在经历着相似的成长。我深知在成长的那个时期,有一个引导者角色的存在太重要了。

我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我的一年半只是提供了一个孩子的表达空间。一百人的一年半虽然无法变成160年,但可以让100个孩子在一年半的时光中享受一份远方的无条件的接纳和陪伴。(高校召集人的任务是招募100名通信大使)

我心动了,也行动了。

报名成为蓝信封的高校召集人是第一步。我在这里认识到了全国各地的很多伙伴,发现他们都是和我一样想要为乡村儿童行动的一群人。我深受鼓舞,也下定决心要将蓝信封通信活动在校内铺开宣传。

。

▲ 徐劭在线下宣传活动的照片

。

很幸运,在校内我又遇到了另一群支持的伙伴们,他们也期待用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带去陪伴。社团的伙伴们也纷纷响应,更有伙伴在2022年秋季像我一样报名成为了高校召集人。

我们一同在校内举办各类招募活动,2022年一年期间,陆续有300+同学报名蓝信封通信大使。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其中,并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之旅,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豪。

。

▲ 徐劭和同校的高校召集人的伙伴分享活动经验

。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一点点。

我也曾是留守儿童,也会因没有人交流而不愿意和别人倾诉,感觉这个世界都是不好的。可我也在父母和身边人的陪伴下,慢慢改变,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充满温暖的世界。

现在,我想把这份温暖带给更多人。

。

我们始终相信:不冷漠,了解他人,反思生命,起而行之,方乃青年。

。

点击报名蓝信封高校召集人

.

更多蓝信封高校召集人故事:

• 高校召集人故事|李颖雯:我是如何拥有强大的自愈能力的

• 高校召集人故事|姜茹:追求“稳定”,没有什么不好的

• 高校召集人故事|蔡韵:我是一只折翼的鸟

• 高校召集人故事|于菲洋:我为了靠近偶像TFBOYS的十年追逐路

• 高校召集人故事|刘游:能一辈子把“旅居”作为生命的常态,也挺好的

• 高校召集人故事|何嘉宜:我真的很为自己骄傲

• 高校召集人故事|钟丹妮:其实,她一直在默默发光

• 高校召集人故事|何欣妤:喜欢就靠近,热爱就坚持

—END—

故事提供/高校召集人徐劭

编辑/大婷

图源/高校召集人徐劭

  • 地 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华新一街12号财智大厦2601房
  • 电 话: 020-34258106
  • 邮 箱: contact@lanxinfeng.cn
  • 微 博: @蓝信封行动
  • 抖 音: BL_lanxinfeng

扫描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 2009-2021 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74426号技术支持:全思科技